在“四史”学习中培育新时代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眼视光工程学院辅导员 张飞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作为中国青年一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一、勤学以厚植爱国之情
“四史”蕴含方方面面的内容,青年学生在学党史中应重点突出“英雄”主题,将英雄事迹和英雄精神当作“教科书”,透过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感受新中国成立走过的艰辛;青年学生在学新中国史中应重点突出“复兴”主题,全面学习中华民族走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的伟大历程,通过过去与现在的比较感受我国翻天覆地的巨变;青年学生在学改革开放史重点突出“创新”主题,要深刻领略党经过40多年的艰辛探索,靠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伟大转折;青年学生在学社会主义发展史重点突出“信念”主题,要了解社会主义在磨难和淬炼中奔涌向前之路,学习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我国实际的曲折探索之路,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四史”体系庞大,唯有勤学才能领略其中精髓,并在学习中厚植爱国之情。
二、明辨以激发强国之志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文化思潮有了便捷的碰撞渠道,目前网络思潮主要表现为复杂多样性、批判反思性、直观现实性等,其对大学生的主要影响体现在:助长自由主义思潮、激化民族主义思潮、引导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这种种扭曲的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极其不利的影响。作为青年大学生,应通过“四史”学习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理智分析当前社会形势,做到既重视“中国特色”,又重视“国际比较”,两者同时兼顾,领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将个人志向与祖国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将强国志作为人生最高理想与追求。
三、笃行以砥砺报国之行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爱国,是情感与报国行动的统一。真正的爱国,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担当有为。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用生命践行了科技报国的爱国之志,扫雷英雄杜富国用热血青春践行了守护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承诺,核物理学家王承书用“三次我愿意”践行了许党报国的毕生誓言,疫情防控志愿者用生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书写最美青春!他们身上氤氲着浓浓的爱国情,砥砺着坚毅的强国志,激荡着铿锵的报国行,值得所有人追随一生。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将来每个人都将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所以,青年学生应珍惜大学资源,通过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等方式以我所能为国家建设贡积蓄能量,坚定地将小我融入大我,报效祖国,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