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学工动态下载专区办事指南事务公开管理文件
学工动态
 重要通知 
 学工动态 
 下载专区 
 办事指南 
 事务公开 
 管理文件 
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 站点首页>>天津市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正文
优秀工作案例-从“追随光”到“成为光”——记一名“饭圈”女孩价值观教育工作案例
2023-11-29 16:47  

“追随光”到“成为光”

——记一名“饭圈”女孩价值观教育工作案例

一、案例背景

Z,女,大二,平时性格较内向,成绩中等。小Z自高中开始,有一名喜欢的偶像D男星2021年11月,网上曝出该男星涉嫌偷税逃税,某市税务局依法对其开展全面深入的检查。小Z得知此消息后,先后在朋友圈、微博发布:“我的世界崩塌了,再也没有光了”、“明星不能犯错吗,对他们多些宽容吧”等文字,室友也向辅导员反映,小Z看到D男星的新闻后,先是崩溃大哭,之后一段时间心情低落,与同学极少交流,经常晚上偷偷哭泣,上课出勤情况也不理想。

辅导员找到小Z,与其谈话中了解到:小Z上四年级时弟弟出生,她觉得父母对自己关心变少,又因身形较胖,逐渐开始出现自卑、逆反等不良心理。上高中后Z开始住校,因缺少父母关爱加之高考压力,小Z觉得人生非常灰暗。偶然间,她看了D男星的一部剧,之后开始将视作偶像,她认为D男星阳光、温暖、励志,陪自己过了人生中最特殊的一段时光。面对D男星的“塌房”,她内心无法接受,对之前D男星的正面形象开始质疑,也对现在明星频繁翻车的“饭圈文化”充满了不解,甚至陷入自我怀疑,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和方向。

二、案例分析

通过与小Z交流,结合她的成长经历和在校表现,我们分析小Z出现问题的原因如下:(1)存在错误的价值观,不能正确看待“饭圈文化”和明星行为的底线。(2)社会支持不足,缺乏情感支持集体归属感。(3)不能悦纳自我,缺乏正确的自我价值实现途径。

近年来随着文娱产业迅速发展,畸形审美“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频出,一些从业人员违法失德行为时有发生。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完全形成的重要阶段,面对“偶像塌房”,能否处理好偶像崇拜的问题,加强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面对此类学生,需要破解几个关键问题:(1)解决心理问题放首位,疏导因偶像塌房引起的不良情绪,避免心理危机。(2)帮助学生认清当前娱乐圈资本运作和明星人设经营套路,加强价值引领,引导学生理性追星。(3)溯源崇拜偶像的深层内在原因,激发学生内驱力,树立新的奋斗目标。

三、解决思路与实施办法

1、循循善诱,情绪疏导,引导学生直面偶像“塌房”之痛。

刚开始与小Z交流时,她表现出较大的消极、抵触情绪,辅导员本着共情与接纳的原则,以自己学生时代的追星经历打开话题,让小Z找到共鸣,从而与小Z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经过谈心,辅导员了解到小Z认为自己D男星“塌房”事件导致情绪低落,而且没有办法通过自我调整恢复积极的状态。因此,我们采取陪伴式的辅导模式,耐心倾听,同时运用心理学中的“情绪管理ABC理论”,让小Z充分理解任何负面情绪的产生,并不是由负面事件直接决定的,而是源于我们如何看待这件事。通过情绪疏导和谈心谈话,小Z逐渐认识到,若想改变目前的情绪困境,就要直面D男星“塌房”这一客观事实,在合理发泄情绪的同时,更要探寻自己对这件事的认知,这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抽丝剥茧,纠偏认知,帮助学生看穿“饭圈文化”底层逻辑。

在交流中小Z多次表示,不能接受为什么阳光正直的偶像会变成失德艺人,同时对于近两年来频繁出现的明星翻车事件表示不能理解,甚至认为明星犯错就被封杀是不合理的。基于此,辅导员帮助小Z逐一分析了明星人设的“经营套路”和当前“饭圈文化”背后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很多明星人设都是被主观包装、刻意营造的结果,背后最大的获益者是资本,当明星被“人设”化后,就意味着偶像只是一个碎片化的存在,不再具有整体性的人格诉求和完整的角色形象,一旦违背自身人设所制定的轨道,就会导致 “人设崩塌”。辅导员还鼓励小z自行上网查阅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等文件,通过抽丝剥茧的答疑解惑,小z可以更加辩证地看待偶像崇拜,也认识到失德艺人会给社会带来哪些严重影响,从而纠正了自己错误的偶像观和价值观。

3、追根溯源,正向激励,助力学生激发内生动力。

通过日常交流,我们发现小z对“饭圈”有很强的情感依赖,一方面因为喜爱视频剪辑,她经常做D男星的视频合集,逐渐成为粉丝群体中的“技术粉”,这给她带来了很大的自我认同感;另一方面小z也在饭圈结识了不少朋友,从而感受到了群体的归属感。基于此,我们为小z剖析她追逐D男星的深层次原因,更多的是寻求心理认同和情感依附。辅导员以“目前线上活动多,学院正需要会剪辑视频的同学,来给老师帮忙”为由,鼓励小z发挥自身优势,加入到“光电创影”视频制作社团中,丰富其课余生活,扩大社交圈。忙碌的社团工作让小z逐渐将视线从原来虚拟的“饭圈”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收获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其带队拍摄的《跨越时间的交流》荣获校级微电影大赛一等奖。此外,我们还邀请小z观看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竞评会,激励她向身边榜样学习,戒掉对偶像的精神和心理依赖,达成与自己内心的和解,保持精神独立,树立清晰的奋斗目标。

   4、整合资源,家校共育,巩固工作成果助成长。

通过前期的工作z逐渐摆脱了偶像塌房带来的负面情绪,但是从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小z与父母关系比较疏离,其实内心非常渴望来自家庭的关怀与认可,一想到家庭心理还是空落落的。为了帮助小z获得更多情感上的支持,巩固前期工作成果,在征得小z同意的前提下,辅导员主动与其母亲联系,沟通中小z母亲讲述了孩子成长的经历,也自认为因生意比较忙,又要照顾弟弟,对小z的教育和关怀缺位,但等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已经很难走进小z内心了。辅导员给小z父母分享了一些亲子沟通技巧的文章和视频,把小z与我们聊天的想法和情绪向其父母转达,特别是内心对父母关心的渴望同时把小z拍摄的微电影作品发给家长,建议父母从孩子取得的成绩切入话题,多认可、多鼓励,让小z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支持,以满足她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四、实施成效

1、负面情绪得到疏导,生活回到正常轨道。

通过多次谈心交流、心理疏导,小z逐渐从无法自抑的情绪中走出来,小z告诉辅导员原来觉得身边人都不理解自己,这件事别人没办法感同身受,但是通过老师的倾听、疏导,她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可以被尊重、被接纳的,把心里的话都说出来以后觉得舒服多了。现在,自己已经把手机里关于D男星的照片视频都删除了,以免再看到会伤心,不开心的时候会去跑步、听音乐,用正确的方式排解不良情绪,失眠情况也有所好转,生活逐渐回到正常轨道。

2、错误观念得到纠正,重新树立奋斗目标。

z表示,跳出原来固有的认知圈,现在自己“饭圈文化”和很多年轻人存在的“审美畸形”,更能带着辩证和批判的思维去看待。再次谈话时,小z正在关注北京冬奥会的赛况,她说现在她的偶像是谷爱凌和苏翊鸣,从他们身上她看到了健康、自信的美,也看到了年轻人应有的拼搏精神。通过加入社团,她遇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目前正在准备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作品,忙碌的社团工作让她找到了自我价值实现的感觉,有了新的努力方向,觉得现在的自己也在闪闪发光。

   3、亲子关系得到缓和,获得更多情感支持。

z母亲向辅导员反馈,这段时间家长更重视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小z的情绪变化,经常跟她聊起小时候的趣事,表达父母的爱意。通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沟通,从一开始都是父母主动联系小z,到现在小z开始主动跟父母分享学校发生的事,亲子关系得到了极大的缓和。通过沟通,小z也更能理解父母的难处和不易,她逐渐走出了家庭带给她的阴霾,感觉到了更多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

五、工作总结与启示

1、深入学生群体,细微知著,让柔性管理深入人心。

现在的大学生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无论是对社会现象还是网络热点话题,都呈现出反应迅速、敢于表达、易于反转等特点。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深入学生群体,真正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跟上学生的思想变化节奏,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同时,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改俯视的目光为平视的目光,使学生在与辅导员的沟通中真正感觉到他们已经是受人尊重和重视的青年,而不再是心理和生理都还不够成熟的孩子,从情感上贴近学生,使学生面对辅导员时,真正做到敢说想说能说让柔性管理深入人心

2、探寻问题本质,抽丝剥茧,让思想教育水流到头。

面对学生的困惑和纠结的问题,重在“疏”而不是“堵”。事件发生后要第一时间梳理事件根源、查找症结、分析原因。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期,对待事物看法往往不清晰、不深入、不全面。这就要求辅导员能够通过自身的阅历经验和过硬的理论知识,把摆在学生面前的复杂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抽丝剥茧,探寻出事情的本质,及时纠正错误认知,并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思想教育。

3、聚焦社会热点,润物无声,让价值引领落地生根。

2021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通知:“要求坚决杜绝“娘炮”等畸形审美,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可见,本案例中的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辅导员应该由“点”及“面”,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偶像观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厘清“偶像”与“榜样”的区别,通过选树优秀朋辈典型榜样,激励学生们丰富精神世界。而对于此类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应该走到学生前列,把稳价值航标,将价值观教育贯穿学生日常管理始终,让价值引领工作落地生根。

关闭窗口


天津职业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版权所有